|
朱陳派系
慶妙仕智,福永月文。善應其之昌大,天開我族繁興。守典慕先哲,長世思有恒。輝光昭祖德,忠厚振家聲。品高志遠,銳意創(chuàng)新。竟秀行正,步健清風,亮節(jié)增榮。
九修宗譜序
“朱陳之好”同“秦晉之好”一樣,都是美好姻緣的贊語,正是這種美好的姻緣產生了宿松朱陳氏家族。我始祖慶一公本姓朱,世居江西婺源,繼遷鄱陽郡瓦屑壩,祖墳在新安芝陽。明初渡江至宿松,偕行有六人,傳者有四人,他們在宿松分離,后無聯(lián)系。慶一公遷松后,入贅陳丁陳榮二戶丁役,二姓聯(lián)姻,唇齒相依,一家供役,后原配陳氏去世,繼配何氏才得以繁衍。朱陳家族謹遵“冠以朱不忘其本,序以陳不沒其恩”的祖訓,生時姓陳,死后姓朱,稱“朱公”“朱母”,此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 我族宗譜此前計已八修,前六修均名為《朱氏宗譜》,第七修改為《朱陳宗譜》,但宗祠仍為“朱氏宗祠”。月塘坂為總祠,王塘、對橋為支祠,月塘坂總祠毀于大水,王塘支祠在興修太宿干渠時拆除,保留的只有對橋支祠。八修宗譜期間,雖然環(huán)境條件有限,族內一批熱心人士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編修任務,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糾正和完善。2006年5月,宿松縣成立陳氏文化研究會,并倡修宿松陳氏大成譜,我族也給予響應,于當年八月,啟動了九修工作,這次本來未到三十年一世一修的期限,仍得到絕大多數(shù)族眾的支持。經(jīng)過三年來的努力,對八修譜的錯漏作了修正,對近二十年來的生役葬和婚嫁情況進行了增補,并按照男女平等和女兒也是傳后人的原則作了改進,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精神。還對八修譜的二十字新派作了修改。期間,雖力求慎之又慎,但依然難保絕對無誤。
朱陳家族自明初迄今,已六百余年,自始祖一傳妙道,二傳至仕良、仕賢、仕芳,賢、芳均無傳,三傳至智璽,依然一線綿延,四傳而有福濟、;、福淵,始分三支。福淮仍住祖居地,福濟遷兩角山李虎鋪,福淵入贅對橋蔡氏,將先人遺業(yè)推之二昆。此后分支派別子姓繁多,或遷余家垅,或遷冷泉山,或遷月塘坂,或遷太陽山,還有遠遷陜西、漢川、彭澤、波陽、東至等地。近遷匯口、復興、九姑、許嶺、二郎等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已相傳二十六代至“長”字派,可謂繁衍興旺,瓜瓞綿綿,源遠流長。九姑宗譜中根據(jù)族眾意愿,將“邾國家聲遠,敦倫世澤長”作為全族各祖堂對聯(lián),并重新設計了族旗。
修譜的目的在于辯尊卑,明昭穆,敬宗達孝,而敬宗達孝貴在繼志。吾族后裔應當繼承和發(fā)揚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不懈奮斗,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先輩的希望,也是全族同胞的希望。是為序。
朱陳氏族群:220912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