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所住的樓層,一樓有一間向陽的車庫,足有二十多平方米,起初是間幾家公用的便利車庫,后因幾家不和,拒繳租費,被小區(qū)物管租給了一個進城蹬三輪車的民工。
民工早出晚歸,住了些日子,便把鄉(xiāng)下的老婆也帶進了租間里。沒多久,本來空蕩、冷清的車庫便有了家的模樣。民工老婆在車庫前擺起了蔬菜攤,且光顧的人還不少,民工老婆賣的蔬菜不但新鮮便宜,嘴角還總是掛著微笑。
忽一日,小區(qū)樓下鞭炮噼噼啪啪響個不停,下樓湊熱鬧,才發(fā)現鞭炮聲是從民工家門口傳來的,人們圍在那兒說說笑笑,原來民工夫妻倆在此開了間便利店,賣些日用百貨、米油醬醋。民工夫婦激動得漲紅了臉,男人不停地遞著煙,女人則微笑著為孩子、女人們分發(fā)糖果,看來,這對民工夫婦要在此長久生活下去了。
便利店開張至今,且形成了固定的銷售群。他們的微笑和真誠一直贏得人們光顧他們的小店。民工早已不再蹬三輪車,他成了小區(qū)里最忙的人。誰家沒煤氣,叫一聲,他會扛上樓且安裝完整,收的辛苦費雖是三五元,但他樂此不疲地干著。民工還在便利店門前掛上了一塊修自行車、電動車的招牌,擰只螺絲、緊一下閘,來人問多少錢,他憨厚地笑笑,搖搖滿是油污的大手:花點小力氣,談什么錢呀?
民工每天在小區(qū)里忙得像一只旋轉的陀螺,雖身陷在穿西裝、打領帶,上班開名車的人中,可男人毫不自卑,依然每天興高采烈地扛著煤氣罐上下樓,或清洗油煙機;民工女人也是一門心思經營著不大的便利店,小到一袋醬油、一瓶醋,只要有人在高樓上伸出腦袋喊一聲,她便一路笑著送上去。午后,小區(qū)里的女人們閑了下來,她們聚在便利店門前打起麻將或玩起牌。無人來店里買東西時,民工女人也會過去湊看熱鬧,但她從未羨慕過她們的生活而去埋怨自家的男人,她覺得男人這么賣力養(yǎng)家糊口,已是幸福至極。
一天晚上,我的電動車出了故障,請民工修理。時值夏日,民工赤裸著上身為我修車,不一會兒大汗淋漓。女人忙完生意便出來,幫男人擦完汗,便一邊替男人扇著風,一邊幫男人遞著他需要的工具。男人修好車,一抬頭,發(fā)現女人正一臉汗替他收拾工具,便心疼地說:"看把你累的,你歇歇吧,先沖個涼,睡一覺,明天又要忙了!"而女人此時不無關愛地說:"你先喝杯啤酒降降溫,你一整天比我累得多了,還是你先沖涼,要不等會兒我給你擦擦背!"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對于懂得用愛、快樂和微笑經營日子的底層人們,即使生活再貧賤,他們也能把日子打點得其樂融融。聽說,那對民工夫婦,不但買下了他們租住的車庫,還在小區(qū)里買了一套房,接來了孩子在城里上學。乍一聽起來,不可思議,可細一想,像他們那樣懂得經營日子的人,日子過得不步步登高,那才怪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