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飯前喝湯,可以潤腸;飯后喝湯,可以化食”。吃飯的時候配一碗湯,感覺口腔和食道都被“滋潤”了,你更喜歡在飯前喝湯還是飯后喝湯?
飯前vs飯后,哪個時間喝湯更好?《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營養(yǎng)專家,給你一份“標準答案”,并教你幾個喝湯的健康原則。
喝湯,飯前好還是飯后好? 我國一直有喝湯養(yǎng)生的傳統(tǒng),流傳最廣的一句諺語當屬“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
5e23213567a657cb1469475cdb24260b.gif (371.6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3-31 15:11 上傳
飯前喝湯,真的比飯后喝湯更好嗎?
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角度分析,飯前喝湯,能夠增加飽腹感,這樣我們吃飯的時候,就不會因為過度饑餓而吃太多,從而避免攝入過多熱量,最終有利于控制體重。 研究發(fā)現(xiàn),與飯前不喝湯相比,飯前15分鐘先喝些低能量密度的湯,可以使能量攝入減少20%。
原因可能在于,喝水或喝湯之后,液體從胃里排空的速度是很快的,大概也就十幾二十分鐘。
- 喝得太早:吃飯之前水分已經完全排空,胃的膨脹狀態(tài)消失,重新回到饑餓狀態(tài),那么對食欲的抑制作用就比較有限。所以,在沒有把水完全排空之前吃進去食物,食物又吸收了沒有排空的一部分水分,可以使胃一直保持一定的膨脹狀態(tài),從而可能提高飽感。
- 一邊喝湯一邊吃飯:胃膨脹的感覺還沒有及時傳入大腦的食欲控制中樞,不能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此外,邊吃邊喝對胃下垂的人不友好,因為這會讓胃部更為沉重。
- 飯后喝:胃不好的人飯前喝湯可能會加劇胃部不適,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稍谶M食過程中緩慢少量地喝,或者在飯后再喝,不超過一小碗為宜。
但無論飯前還是飯后,高脂肪、高糖的湯(如豬蹄湯、豬筒骨湯、加了很多糖的甜湯)都不利于控制體重。
喝湯的5個健康原則 喝湯其實很有講究,做對了是養(yǎng)生,做錯了反而傷身。
208052926c887d88a5164835b6b8e757.gif (829.45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3-31 15:11 上傳
數(shù)量 半碗就夠 飯前15~20分鐘喝湯最佳,一次不要喝太多,半碗或一小碗就可以了。
種類 首選雜豆湯和蔬菜湯 優(yōu)先選擇低糖、低鹽、低脂,比較清淡的湯,比如用一些雜糧、雜豆、蔬菜、菌藻類、蛋類、瘦肉、去皮禽類、魚類等食材做成的湯(如小米粥湯、綠豆湯、絲瓜湯、紫菜蛋花湯、菠菜豬肝湯),并且盡量少加油、鹽、糖。
燉煮的時間越長,湯里面脂肪也會越高,最好不要追求老火靚湯。
浮油 一定要撇掉 如果煮出來的湯很油,要先把上面的浮油輕輕撇去再喝,如果喝了,其他飯菜則要清淡些。
溫度 不能“趁熱喝” 我們的口腔、食管表面有嬌嫩的黏膜,經不起燙。研究發(fā)現(xiàn),飲用超過65℃的熱飲,可能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一般來說,40℃左右是比較適宜的。
熬湯食材 最好吃掉 肉湯中只溶解了部分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蛋白質,大部分營養(yǎng)素還留在肉里,湯的營養(yǎng)遠遠沒有肉高。因此,喝湯同時也吃肉,才能更好地攝取肉中的營養(yǎng)。
特殊人群喝湯有講究 對于一些特殊人群而言,喝湯時如果不注意可能帶來健康風險,6類患慢病患者喝湯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高血糖 慎喝勾芡的湯 勾芡會增加湯的濃稠感,但會升高升糖指數(shù),糖尿病患者應少喝勾過芡的湯。如果湯中有土豆、山藥等淀粉類食材,應減少吃主食的量。
7960e71e2503d2b89c6c52742a1b7afc.gif (897.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3-31 15:11 上傳
高尿酸 別喝肉湯 痛風患者嘌呤代謝紊亂,應避免從食物中攝取過多的嘌呤。嘌呤屬于水溶性物質,在肉類、海鮮等食物中含量較高,燉煮時,很容易溶解到湯中。因此,痛風患者應避免喝肉湯、魚湯和海鮮湯等,可以選擇不放肉的蔬菜湯或蛋花湯。
高血壓 喝湯少油鹽 高血壓患者第一位的要求是控鹽,所以魚湯和肉湯都需要注意少鹽,以免增加血管負擔。
高血壓患者更適合的飲料是不加糖的蔬菜汁、綠茶和椰子水。除高血壓患者外,中風、冠心病等患者也是如此。
肥胖及高血脂 少喝葷湯 肉湯烹煮時,脂肪乳化溶解在湯中,導致湯中飽和脂肪含量較高,肥胖及高血脂患者應少喝這類湯。如果特別想喝,應該先去除浮油。
胃酸多 飯后再喝 胃酸多的人不適合空腹大量喝肉湯、魚湯,因為它們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建議晚點喝,少量喝,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膽囊炎 別喝濃湯 膽囊炎患者應當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雞湯、肉湯中的脂肪一定要去掉,濃湯和油湯一定不要喝了。
來源: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