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二区-亚洲国产色图精品专区-国产激情在线免费视频-非洲黑人老年高清黄色大片

查看: 2877|回復: 0

孩子,我知道讀書苦,當你想放棄時,請看看這6部紀錄片

7836

主題

7848

帖子

3萬

積分

真探組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1#
發(fā)表于 2020-11-2 10:01:56|來自:中國安徽安慶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來自安徽
作者:教育編輯部  
來源:教育(ID:edu618)

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是家長熱議話題。

中式、歐式、美式、法式、英式等等各種…

教育方式簡直是各家呈現(xiàn)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可總有人說,中國教育都是坑,把孩子逼成做題機器,不如西式教育輕松、快樂、更有活力。

真是這樣的嗎?

此前,BBC拍攝的三集紀錄片《中國式教育》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五位中國優(yōu)秀教師在英國某頂級中學,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結果,中國式教育完勝。

僅僅一個月,中式教育下的學生每門功課平均提高了10分。

拿著分數(shù),學生們難以置信地張大了嘴巴,而篤定不可能輸?shù)挠⑹叫iL更是啼笑皆非。


當然,獲勝的并不僅僅是那一場比賽,隨后英國教育部宣布采用中國教學法,并將這種方法作為學校的固定標準。

不過,這部紀錄片只是展示了中國式教育的冰山一角,還有許多優(yōu)秀的紀錄片從各個側(cè)面呈現(xiàn)出中國式教育的魅力和潛能。

正如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前教務長說: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什么快樂教育、放羊式教育,而是跟中國一樣,奉行嚴格、刻苦的苦讀教育!

更重要的是,相比西方只有富人才能進高校機會,在中國,教育的結果可能會因天分不一樣,但每一個人接受教育的起點和競爭的機會卻是公平的。

這才是中國式教育的最大魔力所在。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高考的余熱剛剛散去,紀錄片《高考》中的劉洋洋卻被深深地印刻在腦海里。

劉洋洋的生活苦得讓人心疼,出生不久,爸爸患胃癌離世,媽媽遠走他鄉(xiāng),年邁的爺爺奶奶用面糊把她拉扯大。


慶幸的是,盡管家徒四壁,奶奶還用碎布縫了個小書包送她上學,并語重心長地對劉洋洋說:

“孩子啊,你和別的孩子不同,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出息!

看著奶奶滿臉的皺紋,粗糙的雙手,還有家中破舊的土窯,

劉洋洋暗下決心,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讓他們住上漂亮的大樓房。

背著干糧走在2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上,一年又一年,劉洋洋終于用雙腳走出一條通向夢想大路。


2014年,劉洋洋考上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作為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發(fā)言,

她自豪地說:“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

讀書,改變了她的人生底色,也讓她的未來變得更加色彩斑斕。

同樣令人感動的,還有紀錄片《出路》

還記得,那個百折不撓的農(nóng)民工兒子徐佳,歷經(jīng)三次高考的淬煉,終于過上了與父輩不一樣的生活。


支撐他一次次戰(zhàn)斗的信念就是父母的囑托:

“小學生和高中生出去打工都不一樣,一定要讀書。”

讀書不僅改變了他,也改變了家人的命運,母親再也不用四處打工為生,而是在老家蓋了房子,開了店鋪。

在“讀書無用論”、“階層固化論”大行其道的今天,

許許多多的劉洋洋和徐佳們,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

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

他們借助知識的力量,拓寬了前行的路,也比同齡人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縱然讀書過后,也許沒有登高攀頂,依然還是普通人,但也是擁有了更大視野和格局,擁有更多選擇權的普通人。

至少,不會跌落谷底,不再被迫謀生,或許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讀書是人生最好走的路

知乎中有個提問:“如果不讀書,從底層逆襲的幾率有多大?”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幾率低于萬分之一。

非常扎心,卻又真實無比。

紀錄片《高考》中,吳世康爸爸的經(jīng)歷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點。

吳爸爸頭腦精明能干,家里開了一個廠,但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他不惜關掉廠子到毛坦廠中學當了名保安。


高考成績出來那天,吳世康考了五百多分,高出一本線30多分,

吳爸爸哽咽地說:“付出全部時間和精力,就為了這一個夢想!

因為自己沒文化,找不到體面的工作,販水果還虧過十幾萬,生活過得太不容易了,但兒子考個好學校就可以吃一碗輕松飯。

可以吃一碗輕松飯!一句簡單又直白的話,卻是他半生顛簸,咽下生活艱辛的經(jīng)驗總結。

走了那么多的彎路,原來讀書才是最好走的路。

無獨有偶,紀錄片《高三》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批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能向上生活的孩子的故事,

班主任時常激勵他們:“請你們拿出半條命給高三,沒有人會因為太勤奮、太刻苦而不行。”


可是,有些孩子抱怨學習太苦,放棄了讀書這條路。

10年后,回首來時路,這些學生后悔地說:

“等到真正出去了才知道,才發(fā)現(xiàn)讀書才是最不苦的那條路,學習上沒吃的苦,生活加倍地還了回來!

那些要熬的夜,必刷的題,要背的單詞,原來都是老天拋下的橄欖枝,抓住它才能跨過鴻溝,走入另一個世界。

正如白巖松所說:“不讀書,你拿什么和別人拼?”

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讀書不是唯一的路,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它依然是最穩(wěn)健、最容易走的路。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放手這張難得的人生彩劵,錯過以后,再多的追悔莫及都為時已晚。

讀書不是唯一的路

我們知道,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直線不是唯一的答案,還有弧線、曲線和圓等等,人生亦如此。

紀錄片《零零后》中,池亦洋就是走曲線的那個人。

起初的他簡直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問題”小孩:愛打人、成績差。

在幼兒園,他一會挖地道、一會上樹、一會身披超人紅披風,拿著木棍對著小朋友大喊:“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沒人喜歡他甚至差點被開除。


上小學后,池亦洋再次遭遇“滑鐵盧”,他聽不懂課,考試交白卷,苦惱的他崩潰得哇哇大哭,覺得自己“很沒用”。

幸運的是,上初中以后,14歲的池亦洋遇到了橄欖球,喚醒了心中的小宇宙。

16歲,他代表中國,風光無限地站在橄欖球全球聯(lián)賽的賽場上,

身披國旗,為國爭光,從此池亦洋走上了職業(yè)選手的道路。


每個人的興趣、天賦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路。

紀錄片《出路》里的袁晗寒也是一個不走直線的人,她幼兒園、小學、中學都上的是最好的學校。

可是她學習不好,不喜歡讀書,17歲從北京最好的美院附中輟學,

整天在家畫畫、看電影,百無聊賴中開始拍話劇、賣東西、開酒吧……


所有嘗試失敗后,憑借繪畫天賦,申請到德國留學,回國后在北京注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

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讀書不是唯一的路,每一個人都可能因個性不同,選擇不一樣的路。

“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適合跑,就像每匹馬的特性都不一樣!

但關鍵的,不管走哪條路都需要努力,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更多選擇,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境界

知識改變命運的背后,也是一場關于父母的較量,除了人脈、資源,更重要的是眼界和格局。

因為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影響孩子的命運。

馬百娟12歲才有機會上小學,14歲又被迫輟學出去打工,16歲嫁給表哥,

還沒成年就挺著大肚子,談論著尿布和老公。

其實,馬百娟也曾有過夢想,長大了去北京讀大學,一個月掙一千元,為家里買面、蓋房子、挖水窖……


即使輟學后,每次從學校門口經(jīng)過,馬百娟都忍不住往里看。

可是她父親認為,“女娃娃找個對象,靠女婿就行了。” 于是她剛剛亮起希望的人生就被撲滅了火苗。

“你能什么?”“我能掃地!

“這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掃,前臺要會用電腦的!


看著低頭的馬百娟,不用猜,她的未來早已寫好了答案。

如果當初父親的格局能更大些,看得更遠些,就算她考不上大學,她的人生也不至于困頓到寸步難行。

而《高考》中的劉云昊卻是個讓人羨慕的北京女孩,在她很小時,媽媽就給她規(guī)劃了留學哈佛的目標。

2歲,劉云昊開始學英語,5年級背熟了全部托福單詞,

不僅如此,媽媽還早早地備好資金,送她去北京最好的國際部,為出國留學做最充分的準備。


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有位香港媽媽Irene更是超前準備,剛懷孕時就開始讓寶寶聽字母歌和詩詞故事,她說要讓孩子贏在子宮。

正如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說的:

“有的人出生就含有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沒有可比性。”

如果人生是一場接力賽,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眼界越寬、格局越大,孩子走的道路就越平坦,距離終點就越近。

孩子每走的一小步,都有父母開路搭橋、奮力托舉的一大步。

當然,在耀眼的光環(huán)背后,還有不少馬百娟們讓人扼腕嘆息。

《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5》顯示,西部貧困農(nóng)村,63%的學生沒有高中文憑。

而中國校友網(wǎng)對全國各省級高考狀元開展調(diào)查,

發(fā)現(xiàn)其中近五成狀元父母是教師和工程師,來自農(nóng)村、經(jīng)濟狀況欠佳家庭的狀元所占比例在下降。

這也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xiàn)狀。

雖然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不可否認,因為地域、家境和教育資源的多寡,每個孩子只能走不同的路。

命運或許不公,但教育,依然給了每個人絕地反擊的機會。

正如紀錄片《中國門》中所說:

“人生要不停地打開一扇扇門,一扇門代表一個世界,門內(nèi)門外,兩種人生。

作為孩子,也許無法選擇出身,但可以努力選擇出路,只要你想讀,在學校、在社會都可以用讀書改變命運。

作為父母,也許無法讓孩子含著金鑰匙出生,但可以努力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陪同孩子打好人生剩下的牌,這是每個父母可以做到的。

終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你的錦鯉,就藏在你讀過的書里。

愿你我共勉。

本文來源于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為0-15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nèi)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nèi)容。

宿松買房,上宿松房產(chǎn)網(wǎng),認準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記!

發(fā)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opyright © 2001-2015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模板設計:仁天際網(wǎng)絡
Powered by Discuz! X3.4  ICP備案號: 皖ICP備14013304號-1  
聯(lián)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