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收獲金秋
石普水/文
國慶節(jié)足不出戶,在學校護校值班留守老營。早晚散步在校園,有濃郁的桂花芬芳相留,心曠神怡,精神抖擻;有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精彩電視相伴,目不暇接,鼓舞歡欣。
喜歡秋天?諝庑迈r而無潮氣,陽光普照氣候宜人。沒有蒼蠅悄無聲息地飛來飛去討人嫌,沒有蚊子叮人咬人還公開宣戰(zhàn)。
秋天的風不似夏天熱浪襲人,不似冬天寒風刺骨,親吻在人的臉上,挺舒服的;秋天的天不似夏天喜怒無常一日三變臉,不似冬天的天灰蒙蒙黑沉沉,讓人憋悶。天高氣爽,萬里無云,“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秋天的太陽不似夏天的火盤般炙烤大地,不似冬天有氣無力形同虛設(shè),——她明鏡高懸,不怒自威。
下午走出校門,果然“洞中方七日,世上一千年”。田間黃澄澄的稻子全部收割完了——那是收割機的功勞。一位村官停車告訴我:今年稻谷產(chǎn)量出奇的高,他包的田一畝單產(chǎn)一千三、四百斤。棉花地里遠望一片白,近看大瓣大瓣的花漫出了殼,象演員謝幕的舞姿。一棵棉花上竟然有幾十朵同時開放,當真“碩果累累”啊!山邊地頭,那些前不久嬌嫩碧綠的草呀禾呀藤呀此刻都變?yōu)檗r(nóng)民嬸嬸們鐮刀下的柴火——“七黃八月一根草,十冬臘月有得燒”。
今年是個豐收年!撿棉花的熟人大姐笑著同我打招呼:“來,撿棉花也鍛煉身體!”
我能撿棉花,也能種水稻、割柴,40多年前撿棉花全屋第一名。眼下我分享著她們豐收的喜悅,但我心里說,我收獲比他們大得多,我發(fā)了個意外之財!
在新浪博客,我高攀本縣作家吳忌先生為博友。一次欣賞他的《畢業(yè)留個影》,其中寫道:
老104班的幾個女生揪住我的胳膊,“吳老師,我要你的文集!”我說,“好的,好的,有,有。高考之后去我辦公室拿,老104班的一人送一本”。
我挺感動的。先生與他的學生們打成一片,建立了真摯純樸的情誼。我引用了文中孩子們的話作評論:
“吳老師,我要你的散文集!”
不意先生竟然于當天回復:
“謝謝,我叫海波帶給你吧!
你看,得來全不費工夫!一句話換來一本書。國慶期間我上縣想請先生吃個便飯面謝,但先生有事,叫海波把書帶給我。書名叫《以痛止癢》,先生的第三本散文集,有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主席徐子芳作序。先生在書上親筆簽名題字“石普水先生教正 吳忌”。字體筆走龍蛇,鋒芒畢露,極有個性。
我隨手翻開一篇《靜心的和諧》。先生文章幽默而風趣,思想深刻且自然。我欽佩服得“六體”都投地了!他在引用“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時,寫道“那純粹是一種腐敗讀書法,色情讀書法,變態(tài)讀書法”。文章語言妙趣橫生——“現(xiàn)在許多干部都把家里的那個“老堂客”叫“紀委書記”。平常干什么,真的紀委可能還管不了許多,存在盲區(qū)。但家里的老堂客一定會管的,你喝多了腐敗酒深更半夜不回家要管,因為你喝壞了身體就是傷害了老堂客的私有財產(chǎn)”。敘事簡潔,見人見性——“有次我掏錢請客,一個朋友嫌酒不很好,被另一個朋友喝住,‘吳忌的酒不是腐敗的,忘了吧?!’”酒喝到高潮,要“炸雷子”的時候,又被朋友喝住,“吳忌的酒不是腐敗的酒,炸什么炸?!”我就煩著。我就沒有朋友喝的酒?偶爾這么豪放一次,還能把吳老師喝窮?”他的語言活用自如——“今天有人能顛撲這條‘真理’嗎?”“中國有中國的國情,除非你是一只不爛的藕一朵不妖的蓮,因為蓮也好,藕也好它們就長在污濁的淤泥之中!
我只讀了一篇!不敢象讀金庸小說似的一目十行的獵奇;更不敢象平?磮笏频奶稍诖采夏_踏在椅子上消遣。讀金庸小說如喝糖水,血糖高如我等愛而遠之;看報是喝白開水,滿足生理需要但無色無味;讀吳先生的作品是品茶,既是生理需要更是精神需求,余香滿口,余音繞梁!我已上癮了,不看也難。常為他的幽默文字深刻思想而拍案叫絕。
10月5日22:26,我已脫衣睡著了,迷糊中手機響了,接通是外地口音。國慶節(jié)期間誰有什么重要事情?我豎起耳朵聽,不很標準的普通話,自我介紹沒很聽清楚,但后來明白了:“您叫我給您博客題字,我已寫了,您給我郵箱地址,發(fā)給您看看,如果可以我寄給您!”
喜出望外!可惜我已脫衣睡下,電腦在辦公室。我把郵箱地址發(fā)過去。第天早晨起得特早,打開電腦一看,郵箱沒有郵件!是老光眼鏡不在身邊地址發(fā)錯了?趕緊重發(fā),并打電話說明。晚上收到了珍貴的題字郵件
“普水先生雅囑 龍湖書屋 已丑秋月鑒明”。并附言
普水弟:
昨晚你發(fā)的郵箱有個字母有誤,現(xiàn)重發(fā),請收!
綿陽市政協(xié) 石鑒明
我與這兄長其實也是人民網(wǎng)博友。今年9月20日,石劍先生在人民網(wǎng)《博文強國》手書兩幅字,我為之評論說:“氣勢輝宏!好字。!暇時可否給我龍湖書屋題字增輝?”
寫寫而已,過后也忘了。不意先生競真的給寫了,真的打電話通知我,并親切地稱我“普水弟”。怎不令我感動?
石劍先生本名石鑒明,系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數(shù)百篇詩文和多幅書法作品在國家和省、市級報刊發(fā)表,公開出版有散文雜感集《走進科學城》。
在他的博客《桐與鳥》一文中,先生這樣介紹自己:
我初中畢業(yè)后又在家勞動鍛煉一年,后考上了中師。中師畢業(yè)后分在我家鄰近的鄉(xiāng)教初中并任班主任兼學校團支書。讀中師時我就喜好寫作,教書期間仍筆耕不輟,先后在省地報刊發(fā)了幾篇小文章,加之我又考上了南充師院高師函授班,因此,組織上將我調(diào)到區(qū)教辦任教研員,后又調(diào)縣教育局辦公室工作,不久又調(diào)到綿陽地區(qū)教育局招生辦、成教科工作,1985年再調(diào)綿陽市政協(xié)任職。
怎樣回報兩位先生的這份情意?
(2009.10.8)(2015.9.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