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縣公安文史館收藏的珍貴文物中,有這樣一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位身穿白襯衫的中年男子,雙手捧著的一面錦旗,準備贈送給站在面前的五位公安干警,他們都頭戴白色大檐帽,身穿清一色白警服,武裝整齊。在中年男子身后站著一群村民,他們旁邊還站著三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無比喜悅的笑容。這珍貴的瞬間,被當時在宿松縣公安局刑警隊從事刑事照相工作的民警牛守慶拍了下來,成為公安光影中的永恒記憶。在他們的笑容背后,又隱藏著怎樣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說起照片背后的故事,繞不開照片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現年79歲的宿松縣洲頭鄉(xiāng)下夾村居民胡又生?吹秸掌且豢,胡又生老人顯得十分激動,因為這是他在1983年向縣公安局刑警隊民警贈送錦旗時拍下的照片,也是他在時隔39年后第一次見到,當年被拍入照片的人,有的已離開人世,有的成了耄耋老人,當時他不到40歲。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令老人思潮洶涌,感慨萬千,過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眼前浮現。
![]()
鬧鬼風波
老人回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所在的村叫工農大隊,屬復興區(qū)壩頭公社管轄,他任大隊黨支部書記。那時,在農村信奉迷信的人還比較多。1982年發(fā)生在大隊的一樁“鬧鬼風波”,曾轟動一時。
1982年3月份,大隊有座廢棄的土窯,每到晚上,從窯洞里會傳出一種凄厲的叫聲,令人毛骨悚然。村民石某逢人就說,這是躲在里面的鬼發(fā)出的叫聲,有幾天晚上他還看到了鬼。談起鬼的樣子,石某說的是有模有樣,言之鑿鑿。石某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全大隊及周邊生產隊,大家都信以為真。于是,一些人趁白天人多的時機,紛紛到土窯看個究竟。隨著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土窯周邊棉花地里的棉花苗遭不同程度地踩踏,給棉花春種工作造成了一定損失。同時,也給附近社員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鬧得人心惶惶。
身為大隊支書的胡又生,又氣又急,雖然不相信外面的傳言,但從窯洞內發(fā)出的凄厲叫聲著實讓他感到非常奇怪。有天晚上,他和幾名同事壯著膽子,專門去窯洞門口探聽虛實,確實聽到了從里面?zhèn)鞒鰜淼钠鄥柦新,大家都不敢冒然進去,只好找來石某詢問。石某仍一口咬定是鬼叫,且信誓旦旦地說曾多次看到過一個鬼怪出現在窯洞里。
見此情形,胡又生果斷向公安機關報警。時任宿松縣公安局局長黃祥忠,高度重視,要求刑警隊、復興區(qū)分局緊緊圍繞“破迷信、保春耕”的工作思路,及時查明情況,揪出造謠傳謠者,消除“鬧鬼風波”給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
為了查清事實,時任縣公安局復興區(qū)分局局長何海林帶領民警現場查勘,發(fā)現寬闊的窯洞內,除了一些廢棄的磚塊和在上空盤旋的鳥兒外,別無他物。決定等到晚上再看看情況。當晚,從窯洞內傳來一陣凄厲的叫聲,這種叫聲是何海林和戰(zhàn)友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帶著一種詭異的色彩。何海林帶領民警沖進窯洞,突然從漆黑一片的窯洞頂部,發(fā)出一陣鳥兒急促扇動翅膀的聲音;緊接著,數以百計的鳥兒,拍打著翅膀,集結在洞頂上空,不停地盤旋著。大家透過電筒發(fā)出的光亮仔細觀察,何海林發(fā)現窯洞頂部,有著一條條凹進去的裂縫,那是土窯的煙囪;鳥兒們在上空盤旋一陣后,陸續(xù)飛進煙囪里棲息,不時發(fā)出一種怪異的鳴叫聲。
原來,凄厲的叫聲是鳥兒們從洞頂煙囪中鳴叫出來的,并在洞內產生的回聲而形成一種變異的聲響,“鬧鬼風波”由此得到平息。石某等人因散布謠言受到公安機關處理。事后,胡又生打電話給何海林,工農大隊準備定做一面錦旗贈送給縣公安局,但被何海林婉言謝絕。
![]()
珍珠被盜
壩頭港是一條人工河,修建于明代,縱貫整個壩頭公社,長達六七公里,其中在工農大隊域內有近400畝的水面。為了發(fā)展集體經濟,1980年,大隊從銀行貸款5萬元,發(fā)展珍珠養(yǎng)殖業(yè)。
經過三年多的養(yǎng)殖,1983年9月,從河蚌里取獲珍珠13.8斤,市值3.9萬元。胡又生特地安排大隊婦女主任負責保管這批珍珠,準備等客商上門收購。這批珍珠被婦女主任鎖進大隊部的一個柜子里面。沒承想,十幾天后柜子的掛鎖被人撬開,放在里面的珍珠全部被盜。
“我們還等著賣珍珠的錢,來還銀行貸款呢,萬萬沒想到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卑l(fā)現珍珠被盜,胡又生焦急地說。消息傳到公社,公社領導十分震驚,找身為大隊支書的胡又生談話,了解珍珠被盜的情況,并且批評他缺乏安全意識。胡又生自覺有愧,更不想在領導面前解釋什么,只想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盡快破案。
宿松縣公安局接到報案后,立即向刑警隊、復興區(qū)分局下達限期七天破案的指令。時任刑警隊副隊長孫務本迅速帶領隊員牛守慶、余水生、洪堂生、高榮先等人開展案件偵破工作。
一行幾人在工農大隊蹲點住了下來。當時,刑警隊技術室剛䢖立不久,使用的設備都比較落后,時年34歲的牛守慶負責刑事照相工作。在勘查現場中,大家未發(fā)現任何有價值線索。于是,白天分頭圍繞大隊部周邊的生產隊開展摸排走訪。晚上開碰頭會,交叉了解各生產隊居民的各方面情況。
此時,珍珠被盜案成了社員們最熱門的話題,坊間傳出了各種版本的猜疑,甚至猜疑是大隊干部將珍珠私分了。這無疑給大隊干部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第一天的排查中,多個社員向民警反映,當地有個叫夏某的男子,平時有小偷小摸的習慣。之后,一組民警負責找到夏某談話,另一組民警負責繼續(xù)摸排線索。
轉眼到了第三天,這天下午,負責摸排線索的民警,聽到社員之間私下議論,說在村頭放牛的小青年胡某,平時活蹦亂跳的,昨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整個人像丟了魂似的,連牛背都騎不上。
社員們的議論,立刻引起民警的警覺。民警們決定主動上門會會胡某?吹矫窬情T,胡某的神色立刻緊張起來,沒等民警問話,連連說珍珠不是他偷的。胡某自露馬腳,讓民警甚是興奮。
胡某不承認他偷竊珍珠,也拒不交代珍珠的下落。民警在胡某家里也未搜查出珍珠。就在民警一籌莫展時,夏某的弟弟向民警提供了一條線索,說他在今天清晨,看到胡某出現他哥哥家的屋后,一副鬼鬼祟祟的樣子。
夏某家房子后面是一片雜草地,去哪里干啥?民警分析其中必有蹊蹺。隨即,在夏某弟弟的帶領下,民警來到夏某屋后,進行地毯式搜查,從一處草叢里起獲胡某丟棄的珍珠。
原來,案發(fā)后,胡某看到大隊里來了大批破案的民警,十分擔心會查到自己,整天魂不守舍。在得知夏某被民警帶到去審查后,便萌生將盜竊的珍珠栽贓給夏某的念頭。次日清晨,他趁外面無人,偷偷將珍珠轉移到夏某家屋后的草叢中。
“這次,又是縣公安局派來的同志給咱們幫了忙、解了圍。”胡又生第一個站出來提議,要給縣公安局贈送一面錦旗。
案件告破后的第二天,孫務本再次帶領隊員牛守慶、余水生、洪堂生、高榮先等人乘車來到工農大隊,將追回的珍珠發(fā)還給大隊。胡又生代表工農大隊干群將一面書有“保衛(wèi)四化建設的尖兵”的鮮艷錦旗,送到孫務本手上。在見證民擁警的重要時刻,站在一旁的牛守慶快速按下了海鷗135相機的快門,將這個令人難忘的畫面定格下來,由此成為永恒的記憶。(通訊員 孫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