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令人目瞪口呆的新聞:廣東17歲女孩舉報父母逼婚。 小苗(化名)今年17歲,初中畢業(yè)后,隨父母外出打工。春節(jié)期間,父母以年紀不小為由,替她張羅了一門親事。 在認識男方的三個月里,兩人見面次數(shù)總共不超過10次。然而,小苗父母卻早早為他們選好了成親的日子。 即使小苗百般不情愿,但最終還是敵不過父母的“逼迫”。 婚禮前,小苗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要退婚。于是,她找到當?shù)貗D聯(lián),舉報了父母逼婚的事實。 經(jīng)過協(xié)商,小苗父母終于答應退婚,并退還男方的5萬彩禮。
e8b949850f805ce7e50739488d477501.gif (1.35 M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小苗的經(jīng)歷,讓很多人心疼。
17歲,本該是努力讀書的年紀,卻被父母拉著去打工。打工也就算了,還逼她和一個陌生的男人結婚。 有人說,2020年了,還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的確有。 小苗父母的粗暴行為,不僅干涉了她的合法權益,還傷害了她的婚姻自由。 但同時,我也為小苗感到驕傲。因為,她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爭取屬于自己的權益。 說到底,這件事的起因,還是父母與子女在婚姻觀念上的沖突。 而這種逼婚的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的今天仍有發(fā)生。
e09459a77d4f06553bf1cd78b46e9d31.jpg (5.28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催婚,讓年輕人心力交瘁
一個網(wǎng)友曾分享過自己母親的催婚日常。 母親:吃晚飯了沒? 女兒:還沒,我在路上打包就好了。 母親:一個人吃飯不孤單嗎? 女兒:不會,都挺晚了。 母親:如果你有男朋友,就不用一個人吃飯了。 女兒:你這話什么意思? 母親:要是有個人陪你、照顧你,我和你爸就放心了。 女兒忍住脾氣,轉移話題:爸爸身體怎么樣了? 母親:他很好,你不要擔心,我們比較擔心你春節(jié)能不能帶回男朋友。 女兒:我工作那么忙,上哪兒找男朋友? 母親:上哪兒找沒關系,只要能帶回來就好。 女兒:媽,我要是隨便找個男生回家,感情也不一定長久,你說是吧? 母親:不一定,感情都是婚后培養(yǎng)的。 女兒:萬一培養(yǎng)不了,還得離婚呢? 母親:那你至少還結過婚…… 三句話不離找男友,五句話不離催婚。看似家常的對話,實則步步緊逼。 在網(wǎng)友看來,這不像是聊天,更像是問刑。
508ff85ff59164a7fad5c59ac63f28d5.jpg (43.09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豆瓣有個女生哭訴父母對她戀愛的干涉。 圓圓和第一任男友認識且同居了兩年。觀念保守的母親聽說這事,被氣哭了。 后來兩人見了雙方父母,考慮結婚。但圓圓在婚前發(fā)現(xiàn),男友性格有問題,還有暴力傾向,于是果斷分手。 其實,圓圓的父母對這個男生并沒有太大好感,但他們認為,女孩子都和男友同居了,就要嫁給他。誰知道,女兒轉眼就和人分手了,這讓他們覺得很丟臉。 圓圓的第二段戀愛,其實并不想那么早讓家里人知道。但礙于父母催婚壓力大,她不得不把男友帶回了家。 然而沒多久,圓圓再次分手。 這回父母覺得更生氣了:把兩個男生帶回家里,這么隨便的女生“誰敢要”? 圓圓在戀愛上不僅沒得到父母的支持,反而還總是遭受嫌棄。父母保守的觀念和難聽的話語,更是讓她痛苦和焦慮。 如果你關注新聞,還能發(fā)現(xiàn)不少這樣的事情: 重慶一90后小伙,因不堪家長逼婚,穿女裝參加相親。 鎮(zhèn)江一21歲快遞員,因被家里逼婚,一時想不開選擇跳江輕生。 杭州一28歲小伙,因為被催婚和媽媽吵架,沖動爬上陽臺尋短見。
580b39b96d6b41839c16c73111a1c18e.jpg (101.8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可以說,那套保守的婚姻觀念,深植于一些父母的心里。 在他們眼里,同居就得結婚;在他們心里,不結婚就是犯罪。甚至只要能結婚,子女開不開心都不重要。 難怪那么多年輕人活在父母逼婚的陰影下。 不得不說,催婚這件事,就像戴在子女頭上的金箍圈。
776017d1dbf6fb3db9f90319637c5f6e.jpg (6.8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父母催婚的背后,到底是為了什么?
為什么父母喜歡催婚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婚姻的任務化。 在傳統(tǒng)觀念里,什么時候結婚、生子都有一定的時間標準。 在《我家那閨女》中,焦俊艷的父親就是典型的例子。 節(jié)目中,87年的小焦談到自己的感情生活。由于剛剛失戀,還需要兩三年,才能走出上一段感情。 一聽到這話,父親馬上急了:“太長了,老師麻煩你們有合適的介紹下。” 小焦很不解,為什么年齡大了就一定要結婚? 父親馬上用老一輩的價值觀解釋: 結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經(jīng)階段,就應該早點完成。不結婚,人這一生就不完美,就會留有缺憾!
75f3a86704768456078a396159c75bd6.png (215.6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焦俊艷反駁這樣的看法: 我不遺憾。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走的路,我已經(jīng)知道結果是什么。那我不能選一條沒走過的?我把人生拿來試驗一下怎么了?
bacd3c8a8c383238067b369d88d2bad7.png (152.4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父親眼看講道理不占上風,就把這種想法歸結于年輕人“消極”: 你們凈看黑暗的一面,不看光明的一面。那么多人結婚后幸福一生的,要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 因為父女觀念不同,兩人最后誰也沒說服誰,還給彼此留下了不愉快。 焦俊艷與父親的對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父母一輩總是把婚姻當作任務,當作人生的必需品。似乎不結婚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有問題的。 關于父母催婚的原因,《簡單心理》提到一個詞:投資。 父母在子女身上投資得越多,就越希望介入子女的婚姻:怎么樣才能讓我的“投資”非常有效,且不會被糟蹋? 很多長輩插手子女的婚姻,也正是這個原因。 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小青是一名高中生,和家人生活在偏遠的小城里。她的理想是在未來考上大學,找一份事業(yè)為之奮斗。 可在這座小城里,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正體驗讀書生活的她,沒有想到父母早早為她包辦了婚事。 得知消息后,她馬上跑去問父母:“為什么不讓我上大學?我還想要繼續(xù)讀書! 誰知父母回答:“養(yǎng)女兒很虧的,我們給你讀到高中,算很不錯了。” “可這是我的人生,我自己都不能做決定嗎?”小青委屈極了。 “你哪有什么人生,沒有我們養(yǎng)你,你都活不到現(xiàn)在……” 父母一句話噎得小青說不出話來。 這個女生后來怎么樣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這種變相“逼婚”,毀掉了多少年輕人的人生。
ef36a37b7e9cd6473f151c2981120fc7.jpg (77.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其實,我能理解有些父母催婚背后的意愿。就像焦俊艷的父親,他只是為了女兒的未來能夠幸福。 但作為新時代女性,焦俊艷的想法其實也很清晰。她有自己的事業(yè),也對婚姻有清晰的看法。只不過因為父女觀念不一致,才導致了溝通上的障礙。 而小青的案例,則讓人覺得痛惜。 女性本來就很容易遭受性別歧視,加上父母都重男輕女,可想她會變得多卑微。 遇到這樣的女生,我都會鼓勵她,盡量不要受外界聲音的影響。 這個時代,女性真的不比男性差。 除了這兩個原因,社交圈子的攀比、不善表達愛意等,都是造成父母催婚的因素。
b32cb61570cafd01749e7fcbe88963d5.jpg (6.8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年輕人應該有婚姻的選擇權
雖然父母催婚催得緊,但年輕人未婚、晚婚的現(xiàn)象也與日增多。 2018年,民政事業(yè)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結婚率為7.3‰,創(chuàng)下了近十年新低。 還有單身人口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數(shù)量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超過7700萬。
5e5b5b32c7e17c2d5369161e66aa8a70.png (366.4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 人口研究學教授原新分析了幾個原因:高昂的生活成本(房價物價)、全社會教育水平增加、年輕人獨立性強等。 其實,一說到結婚,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高昂的結婚成本。 舉個例子,按深圳的物價水平,結一次婚要200萬左右(包括婚房)。如果加上生育成本,那么還需要更多的錢。 光是結婚成本,就足以嚇退一波年輕人了。 另外,中國人的婚姻,并不是兩個人結合那么簡單。 正如博主蘇見祈在微博里說的那樣:“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結婚,意味著要多面對一對父母,一個莫名出現(xiàn)的原生家庭。 在這則微博里,蘇見祈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每天晚上哄孩子睡后,都要出去偷偷喝酒。 為什么呢? 因為她每天工作繁忙,還要照顧小孩,自己父母還天天找她茬。 本來,這些事就夠她崩潰的了,再加上公公婆婆每天來帶孩子,又對她指手畫腳。 在雙重夾擊下,她只能借酒消愁。 所以,結婚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當然,年輕人不結婚,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教育水平上去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就更高。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陳數(shù)飾演的職場女強人田蕾,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95308d19ecd086bbf154c821c82b00e9.jpg (70.1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田蕾做事雷厲風行,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 在婚姻上,她覺得:“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她所在的律所,充滿了性別歧視。自己明明很優(yōu)秀,但因為女性的身份,她總是接不到大案子。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她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但她還是憑借著自己的野心,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 她明確知道,自己的首要目標就是工作,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她也不會焦慮自己大齡未婚。 后來,她遇到一個勢均力敵的男友,徐海峰。徐海峰和她是青梅竹馬,兩人又是律所合伙人。在合作過程中,兩人被彼此的魅力吸引,從而走到了一起。
70f6671f67e6da5790b23796d5af989e.jpg (58.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其實,婚姻在這個時代,早已不是衡量幸福的因素。 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我一個人就能過得快樂,為什么還要再找另一個人呢? 無論是生活成本,還是接納另一個家庭,又或者不甘于退居家庭、放棄事業(yè),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削減幸福感的“罪魁禍首”。 所以,與其湊合結婚,還不如選擇單身。這種態(tài)度才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表現(xiàn)。 這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將就,唯有婚姻不可以。 結婚一定要以愛為名,而不是到了某個年紀,為了逃避父母的催婚匆匆做出的決定。
980034a4c320a655366ad8c19c197bd8.jpg (156.6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1d4b3263867fb7882523d533432bfe13.jpg (6.3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改變逼婚現(xiàn)象的鑰匙 在我們自己手上
那么,怎么樣才能擺脫父母的催婚呢? 心理學專欄作家唐映紅,曾做過一期演講。 在關于中國婚戀態(tài)度的調(diào)查中,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遭受過父母的逼婚。 為什么有這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 映紅老師從幾個角度分析。 心理學:為了避免子女走彎路,他們希望把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子女。 社會學:有時候,是社會體系下的習俗,讓他們習慣干涉子女的婚姻。 經(jīng)濟學:養(yǎng)兒防老,是迫在眉睫的社會現(xiàn)實。 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事實上是父母覺得子女還不夠獨立。 唐老師曾在高校問過學生:不拿父母錢生活的人有多少人? 結果舉手者寥寥無幾,大多數(shù)學生還是需要依靠父母的錢買房、舉行婚禮等。 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像是我們的股東,那他們怎么可能不干預我們的生活? 而父母催婚、子女反抗的這種沖突里,其實是溝通出現(xiàn)了問題。 心理學中,有一種叫PAC的溝通分析理論,它把成年人的溝通分成三種模式:
P:Parents,就是父母 A:Adult,是成年人 C:Child,是兒童
如果父母用的是P,我們用的是C,那么這種溝通將會無解。 那么,最佳的方式,還是有一方主動用A的方式來溝通。而這種模式,顯然不是父母的方式。 在長達幾十年的生活歷程里,他們早就習慣了用P的方式來溝通。這時,我們就應該充當起A的溝通方式。 而A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我認為應該怎么樣,但我會考慮對方的權利和處境。 這種溝通是留有余地的,不會給雙方帶來太激烈的交鋒。在這種溝通下,我們才可能在親子關系中占主導位置,也才能通過自己的成長,來影響父母,以此減少他們的逼婚。 關于單身或不婚,李銀河也說過:首先經(jīng)濟上要獨立,要有自己的事業(yè)。 自己真正沒有后顧之憂了,才能選擇獨身的生活方式。 所以,能改變逼婚現(xiàn)象的鑰匙,其實不在父母手上,而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f216c1f7d4c779d367773405ba423750.jpg (120.03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6-29 14:26 上傳
來源:Jenny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