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女性不抽煙、不酗酒、沒有不良生活嗜好,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低于男性。
但其實,女性的血管相比男性老化更快,且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程度也更為嚴重。
《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心臟病學子刊刊載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相比男性,女性的血管功能隨年齡變化差異很大,并且比男性更早表現出血壓升高跡象。
8d090e5f9bce75035f9fabbee7324d07.png (11.78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27 上傳
▲圖片來源:JAMA Cardiology
為什么心血管疾病反而“青睞”女性?應當如何降低患病風險?《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 張海澄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高陽
本文編輯|張冕 楊萌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被低估了
血壓是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心梗、心力衰竭或中風風險通常都與血壓升高有關。研究人員梳理了大量數據,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血管功能差異。
研究者收集了超過3萬名參與者在43年內的14.5萬次血壓測量結果,對血壓值進行了性別分析,比較了男性與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血壓值與基線血壓值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性別群體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cc2e9fe49c9f47722286a76e0abe63f3.png (34.35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27 上傳
▲ 男性(藍線)和女性(黃線)一生中的血壓變化軌跡,上圖為收縮壓,下圖為舒張壓
結果表明,在中年之前,女性的血壓值已經達到男性中年的水平。此外,與基線血壓值(20歲)相比,女性血壓值隨著年齡增長,升高速度更顯著。
通過比較舒張壓、收縮壓、平均動脈壓以及脈壓等各類血壓的差值,清楚地看到,隨著年齡增長,女性這些差值升高的速度明顯高于男性。研究者認為,女性的部分血管變化進展可能早于預期,會對晚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產生影響。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馬長生、杜昕等在《循環(huán)》在線發(fā)表的大規(guī)模研究也提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一級、二級預防情況不理想,尤其是女性居民。
b7595a9736c85798eaf7dc819e32b4a0.jpg (108.34 KB, 下載次數: 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27 上傳
專家指出,心血管病危險性高、需要一級預防的女性居民,高血壓、“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體重達標的比例較低;已患心血管病,應接受心血管病二級預防的人群中,與男性相比,女性服用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藥物的比例均較低。
上述研究都證明:女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被低估了。
為什么女性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張海澄表示,從研究中可以看出,20~30歲的女性,血壓升高趨勢開始超過男性。
這一年齡段的女性由于職場壓力大,又要照顧家庭,吃不好,睡眠差,健康和心理狀況都不是很好,時間一長,心臟肯定吃不消。
488bd5bb77c9e801427fa87f042ba04b.gif (1.82 MB, 下載次數: 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27 上傳
繁忙的工作下,女性時常喝咖啡、奶茶、吃快餐減壓,缺乏鍛煉易肥胖,也容易誘發(fā)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都是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
張海澄表示,之所以說女性的心血管病被低估,是因為人們常認為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患心臟病,因為她們有個“先天優(yōu)勢”——雌激素,可提高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增加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使血管不容易變硬。
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女性一下子失去保護傘,心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就急劇增加。
而且,如果女性患有心臟病,約1/3的人完全沒有癥狀,出現第一個癥狀就是心臟病發(fā)作。女性一旦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比男性還要高。
護血管,從生活習慣開始
實際上,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糖尿病、精神壓力大、抽煙、缺乏運動、更年期、孕期并發(fā)癥以及炎性疾病等。
想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年輕女性應保持規(guī)律作息、適當運動、合理膳食,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糖高熱量的飲品。
4a7c056abf8df85333c958ffe294115a.gif (1.11 M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0-4-10 08:27 上傳
|